第203章 202烫手山芋,谁爱要谁要
第203章202烫手山芋,谁爱要谁要
2024-03-17作者:会散
黎子瑜和冷向白还有被祖父受皇觉寺大师提醒,送来安宅躲灾的刘伯星,都变成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,死活缩着头不出门,参加各种宴会。
这可把每次宴会见到他们一次,就从这几个气运旺盛的年青才俊身上,吸走一部分运气的萧温柔气坏了。
不就是让他们运气变坏了么,至于一个个龟缩在家里不出门。
萧温柔多次出门参加宴会想要来个偶遇,再吸收黎子瑜他们一些气运与交换系统,交换她需要的东西。
现在因为黎子瑜几个身负旺盛气运的人不出门,她收集不够气运与自己的交换系统换取想要的物品,不生气才怪。
*
这天安歆坐在床边看着,就是不肯醒来的睡美人,好像有意要吵醒孔珣般,她大声默诵了一篇《蒹葭》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”
“无论你在水的哪一方,道路险阻又漫长,我都会去找到你。”
忽然冒出来沙哑的声音,让默诵正起劲的安歆惊愕的顿住,张着还没来得及抿上的嘴巴。
偏过头看向床上已经睁开眼睛,看着她的孔珣,“你…你醒了!醒了多久?”
“一直都能感知到你们的照顾和陪伴,就是无法正真醒来。”孔珣虚弱的开口。
“你这意思就是我吵醒你的。”安歆斜了他一眼:“不要乱动,我去把苏老大夫和汤御医叫过来为你检查一下。”
“小心在乱动晕过去,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了。”孔珣被安歆用手按住肩膀,听话的没有再因为安歆要离开,心慌意乱的急忙要起来。
“那你快点回来。”
安歆怎么感觉这小子,受伤醒来之后变得有些粘人了。
不过他现在是伤患,安歆还是点了点头,“嗯!”
宅子里听说这位祖宗醒了,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。
如果这位要是真出事,他们这里有一个算一个,包括留在这里的小夏子和汤御医都落不了好。
汤御医得知苏老大夫也曾经在太医院里做过御医,对他也越发尊重,两人这几天还偶尔在一起讨论医术。
现在为孔珣检查身体,汤御医也谦让的让苏老大夫先诊脉,自己再上前替他检查身上的伤口愈合情况。
两个人商量后调整了药方,配合的十分默契。
苏老大夫和汤御医确定好药方后,抬头就看见一双双期盼的眼神。
众人眼神中的意思很明显,就是你俩快说这位能不能好,关乎着全部人的小命你俩这样墨迹真是愁人。
“咳!”苏老大夫尴尬的咳了一声:“醒了应该就没事了。”
汤御医:“年轻人身体壮,用的也都是珍稀药材,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,一两个月后也就恢复如初了。”
听到这话安歆彻底松了一口气。
“!!!”他妈的,总算这一家上下的小命保住了。
安歆摸着下巴看着躺在床上的孔珣,想着要尽早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他老子。
谁爱收留谁收留,反正这次送出去后,她是死活都不回收了。
这几天可担心死她了,就怕这位一个不好嗝屁了,自家就要来个满门抄斩。
真要是那样,她比窦娥还冤。
而皇帝这边的动静世家贵族也察觉了一些异常,只不过盛安帝是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,哪家也不敢惹他不悦大张旗鼓的去调查帝王的动向。
被禁足几个月的贤妃在年前被放了出来,还没等她从良妃手里把属于她的一半后宫权利夺回来,就收到一封匿名信件。
可是传递那封信件的人忘了,贤妃只是一个后宫妇人,本人野心很大能力一般,加上自己娘家人不给力。
她接到信后,思来想去,也只能想到那天盛安帝把人接回宫,她才找机会动手处理了。
最后想着借刀杀人躲在暗处的推手,也只能愤然的骂娘,在大年夜亲自带人动手,誓要为自己除掉那个未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孔珣醒后,安宅里除了刚能下床走几步的安睿,其他人陆续开始去上值。
年后翰林院散馆。
冷向白这个三年前殿试盛安帝亲点的探花郎,被翰林院院首池华浓强行留在了翰林院。
死活说他是一个沉闷稳重的性子,十分,非常,毋庸置疑,翰林院是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。
正好冷向白也没想好要去那个部门上班,看见池院首这么认真的模样,他也就点头同意了。
朱时景这个考上庶吉士只为混资历,有自己梦想的咸鱼,开始了他的官场升职记。
散馆的第一天他就跑来问刚从国子监绕一圈回来的安歆,想要坐上管大乾钱袋子的户部尚书,要从什么做起。
安歆盯着他摸着下巴思考这个问题,不确定的说:“你对如何生财有一定的天赋。
要不要外放去地方上做起,让一个平凡的地方在你的治理下变得富裕发达起来,这样更能体现出你挣钱和管理钱的能力。”
看见朱时景眼睛忽然贼亮,连忙补充道:“不过前提是你不能拿收受贿赂,和旁门左道得来的钱证明自己。”
朱时景嘴角抽了抽眼睛斜捏着安歆,直到把安歆看得举起拳头,这才又怂怂的收回了目光。
小声嘟囔:“我是那样的人吗?”
“哼!不是最好。”安歆揉了揉手腕,挑高一边的秀眉瞪着他:“要你真敢那么做,小心我带着你兄弟去捶你。”
师生两商量一番后,朱时景开始向吏部申请去地方做官。
按说有安歆和黎子瑜几人的面子在,吏部怎么也不会把朱时景,发放去偏僻的沿海地方做县令。
那里不仅地方潮湿,因为运输不便的原因,打上来的海产品运输不出来,根本就不像现代沿海地方那么富裕。
(本章完)